今天是:2024年05月07日   星期二
网站首页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科创板
四年昂首阔步 科创板打造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引擎
发布时间:2023-07-24

始于浦江潮,立足“硬科技”。四年前的7月22日,一记锣声响彻黄浦江畔,自此科创板持续向科技创新高地冲锋发出最强音。

  一岁一华章,在年轮更替中,科创板已成长为我国“硬科技”企业聚集地。四年笃志前行,四年行稳致远,科创板持续深化改革,创新发展,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级、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同频共振,用精彩蝶变书写出一份浓墨重彩的答卷。

 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。作为资本市场改革“试验田”,科创板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下追逐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愈加坚定。而今迈步从头越,展望未来,科创板将用创新、突破为长远发展蓄势赋能,继续求索如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,谱写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。

  以制度包容建中国特色科创之路

  科创板是注册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首次探索,这是一条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路。以信息披露为核心,科创板在发行、上市、信息披露、交易、持续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,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,可复制可推广、具有中国特色的“四梁八柱”基础制度体系。

  在入口端,科创板设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,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、红筹企业、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,满足不同类型、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需求。截至目前,科创板已有5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、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、6家红筹企业、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。

  “科创板的包容性让原本无缘A股的一些科创企业实现境内上市,在成长较早阶段获得资本市场的‘活水’灌溉,彰显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。其中,第五套上市标准是重要制度创新之一,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、拥有原创引领技术,但尚处于研发阶段、还未形成收入的企业提供了上市渠道。”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、金融学教授严弘表示。

  在审核端,科创板坚持开门办审核,把好上市公司质量“入口关”,提升审核效率和可预期性;在发行端,科创板构建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,试行跟投制度,以资本约束强化保荐机构“看门人”职责;在持续监管端,科创板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、新增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制度、首创首发前股份询价转让制度,实现了创投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有序接力。

  创新不息,求索不止。去年10月末,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,标志着科创板交易机制改革再进一步。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共有15家做市商开展做市交易业务,覆盖150余只科创板股票,其中37只股票获得3家或以上做市商共同做市。

  千亿市值光伏龙头晶科能源便是其中一员。三家做市商先后宣布对晶科能源开展做市交易业务。“做市商制度开启以来,对公司股票流动性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。作为完善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举措,做市商制度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促进科技—产业—资本形成良性循环。”晶科能源董事会秘书蒋瑞直言。

  联影医疗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,长期来看,做市机制可以帮助公司估值趋向合理,同时可为公司回购、股权激励计划等实施提供便利,间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。

  依托创新制度,科创板已初步形成人才、资本、产业等各类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循环的市场生态。改革没有休止符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,科创板未来还有许多制度创新可以先行先试,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。例如,科创板可以探索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途径,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长期投资者占比。又如,科创板可以探索跨境交易,促进国内外市场融合和交流,提高市场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。

  改革沃土结创新硕果

  从高处着眼,从实处着笔,让有限的金融资源发挥最大功效,促进经济转型和科技—产业—资本良性循环。

  为科创企业度身定制的上市标准,扭正了之前“过往业绩数字和未来科研发展”失衡的天平。科创板设立以来,科技和金融高度耦合,资金更高效配置科创企业的趋势愈发明显。截至7月21日,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46家,募资规模累计超8500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科创板募资总额占全部上市板块比例达41.82%,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高。今年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中,有5家来自科创板。

  “资金偏好说明科创板有力推动了科技和资本融合。科创板设立和发展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,使得更多资金流入科技创新领域,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。”田利辉表示。

  中泰证券策略研究负责人徐驰认为:“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,需要支持和培养一大批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、竞争力强的科创企业,科创板的设立进一步加强资金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撑,为我国经济转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。”

  支持和鼓励“硬科技”企业上市一直是科创板建设的首要任务。初心不改,信念如磐,四年以来,一批批打破国外垄断、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、代表性企业、行业龙头企业在科创板上市。仅近一年来,便有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联影医疗、高端CPU第一股海光信息、医疗器械第五套标准第一股微电生理登陆科创板。

  上市不是终点,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。科创板上市公司拿出“拼”的精神、“闯”的劲头、“实”的作风,开启奋跃而上的新图景:看业绩,科创板最近3年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0%、59%,居A股各板块之首;看研发,资本活水如星星之火,点燃了科创企业的创新火苗,形成燎原之势,一系列创新成果竞相涌现,六成科创板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实现进口替代,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

  “在募集资金的支持下,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搭建更好的研发实验环境,为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提供保障,有力支撑了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。公司临港研发及生产中心项目顺利建设,将于今年年底完工投入使用,届时临港项目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100亿元。”盛美上海董事长王晖说。

  指数产品生态链日趋完善

  6月5日,上交所科创50ETF期权平稳上市,科创板场内金融衍生品工具的空白拼图得以补齐。这是全面注册制背景下首次推出的股票期权新品种,也是科创板指数产品持续丰富的又一步。截至目前,首批到期的科创50ETF期权合约已顺利完成行权交收,市场总体运行平稳,期权保险功能逐步发挥。

  为居民资产配置创造相协调的渠道和生态圈是应有之义。近年来,我国居民财富资产配置结构趋于多样化,对资本市场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随着科创板建设扎实推进,科创板指数系列产品应用不断丰富,既有助于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,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又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科创板增长红利的良好工具。

  细数丰盈硕果,当下已初步形成颇具影响力、竞争力、层次丰富且各有侧重科创板指数体系,覆盖了规模、主题、区域、策略等类别。同时,科创板指数产品接连涌现。自2020年9月首批科创50ETF成立起,截至今年6月30日收盘,科创板指数境内外产品总规模已增长至1170.6亿元。其中,科创50指数产品29只,规模超千亿元,总规模位列境内宽基股票指数第三,ETF规模位列第二。

  不过,在徐驰看来,目前科创板市场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仍然偏少。“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经验,应该开发更加丰富的工具箱,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。”

  严弘持有类似观点,“科创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未来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,为让投资者能利用金融工具做好风险管控,建议可以逐步在科创板推出衍生产品等风险对冲工具,这对整个A股市场而言也能起到表率作用。”

  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从试点注册制的试验田,成长为全面注册制的引擎,面向新时代,科创板已开启新征程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